Wednesday, December 02, 2009
三分染房 之 好步是怎样成为奥步的?
作者:冀居·谢 3:04pm 02/12/2009
三分染房 之
好步是怎样成为奥步的?
2009.12.02
有一天,王子突然想到一个高明的主意,要解决选民不够冷静、理智的问题,就是在选举的前一天来个冷静日,那么一定就会再选出太子党来。这事他就交给众臣去三读通过,大臣们也兴致勃勃地裁制新衣准备出席鼓掌通过礼,而民间已经开始筹备庆祝大会,因为从此以后,王国的臣民将会过着理智美满的幸福生活……
周殊钦在西班牙港发出的新闻稿这样写道:“李显龙总理宣布定国会选举和民选总统选举投票日前一天为“冷静日”,以让选民在候选人停止竞选活动之后,有平静的一天来思考投票决定。”——其实这只是身为总理的一个建议或者提案,还有待国会的通过。周殊钦大概没有看过有些国家的首相或总理虽然有很好的政策,但碍于国会不通过的情况下,面临倒台危机的事儿,所以才会选用“宣布”这种打雷都打不掉的字眼。
民主社会的立法程序,虽然一党独大的情况下可以让他们玩弄于股掌间,但是吃相也不能太难看。世界上很多事物不是说单有个良好的动机就能够通过去执行的。这就好比电影审查制度,用意当然是过滤不好的、败坏道德的东西,但是一刀切的审查制度,只反映审查者的审美观或者道德观,对于很多人是不公平的。所以才会折衷出现分级制,由“把关”变成“建议”,让大家可以自由去选择。
最近mr brown又惹上麻烦了,事因他在新电讯多媒体入门网站inSing.com的一篇专栏文章,在环境与水源部的要求下被撤了下来。因为雅国部长在2006 年的武吉智马大水时说那时不常见的“奇哉怪事”(freak incident),到了2009年的武吉智马大水又说是“奇哉怪事”,于是mr bro 就随着他的口风,说政府应该委任一个 “奇哉怪事部长”(Minister of Freak Incidents)来处理这等事件云云,这下部长蹦了有三尺高。老实说,出来从政且薪水是世界第一高,面对国民的指指点点,本来就应该概括承受,出动到砍人家文章,实在太没有气质了。说起来这种“影子斜”的评论,本来就没什么,难道国民要批评政府时,得像大律师上法庭,人证物证确凿才可以开口吗?他要推翻你的言论易如反掌,你要推翻他的言论难如移山,这就是为什么审查制度是行不通的原因。
说回这个冷静日的措施,在大选前有一段时间沉淀思考,这本来就有;以前不是规定在投票日要终止所有的宣传、造势、拜票、拉票的活动吗?现在不过是延长多24小时而已。然而动机是好的,难保施行的结果就会好,因为这里头有强势和弱势之分。
我个人是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去分析:
【静态】: 行动党这么多年下来,对于大选真的是兴起鸡肋之叹,只希望快快过去,大家恢复正常的生活。他们对大选没有热忱、对自己的群众大会没有热忱、对扫街拜票当然更没有热忱。他们唯一害怕的是那些会热昏头的反对党支持者,因为会像传染病一样在全国传播开来,所以他们希望有个24小时的退烧时间,让那几巴仙回心转意的民众过来投给行动党,那他们就十分满足了。
【动态】: 老实说新加坡的竞选是个实力悬殊的角力(短期内还应该是如此),一边是无权无势的反对党和民众,一边是紧握政权的执政党。最后的24小时,反对党和民众如果在警方强烈执法下可以完全噤声,可是执政党就不同了,他们还是总理、资政和部长,他们随时可以发表政策方面的讲话,接待外宾时,你总不能让他一句话都不说。除了他们自己,他们还可以命令他们部属在最后的24小时发表政策性的未来规划,这些都会影响选情,如何监督、监督得了吗?
此外大家应该还记得,2004年陈水扁在选情告急的情况下,设计了两颗子弹的事故,结果大大地扭转了整个选情。所以设计一个最后24小时的“冷静日”是十分危险且对执政党有利的,要是他们评估选情不妙,执政党开始捉人散布白色恐怖,除非动乱,要不然选民就得接受选举的结果,等待四年后的另一回,到那时啊,他们的奥步就更精了。
所以这一招,绝不是执政党承诺会公平合理地执行就可以的,因为这是对选举的一个彻底反动;他们设计的杠杆很长,只要用很少的力量就可以彻底推翻大多数民众的决定。这个办法你以为只有李显龙想得出而已吗?其实在施行民主的国度,提出这样包藏祸心的障眼法是会让人耻笑的,有哪个笨愿意自动跑出来接受羞辱?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教授陈庆文说:“现在的选民也比较敏锐,一旦他们发现行动党在‘冷静日’透过主流媒体宣传,反而会把票投给反对党。”——这位教授真的是“活泼、天真又美丽”,要是选民有这样的水平和坚持的话,总理根本就不必设计“冷静日”了,笨!
Labels:
Chinese Articles,
Democracy,
Elections,
Government,
Policy Views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