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07, 2010

漫谈双文化-作者:冀居·谢


漫谈双文化
作者:冀居·谢
2010.01.06


近日有些网络英文论坛为了标榜服务“全新加坡人”,而在文章的选择方面加入了少量的华文评论,却引起一些网友的反弹,认为看了很‘苟猥’,有者还认为降低了该坛的评论水平。是的,单语舒适应该是人类的共通惰性,特别是年纪越大,越钟意和怀念乡音。另一方面,如果以1980年完全消灭华校为分水岭,而又假设行动党的双文化见解和政策是正确作为前提,至今教育了二至三代的双语/双文化人,能够优游涵泳于两个世界,然而对于语文的敏感度却似乎有增无减,这本身就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林瑞生说宁愿两科都五十分也不要做个单科状元;甘愿做双栖的小青蛙,也不要成为单方面的陆地跑步或水上游泳的冠军。既然执政党的愿望那样炙热,为何会生出一个独尊英语的社会,是哪个环节出了错误,还是一开始就有人不断地说谎?

维斯瓦在国会发言,发现执政党越是声嘶力竭地高喊融合,各种族各语言的隔阂越深。他举的一个例子,我小时候也很有印象,就是第八波道是分时段为华族和淡米尔族服务的,所以我跟祖母一小一老常在华语节目结束后接下去看淡米尔片,老实说我对淡米尔片歌舞场面的喜爱,远在美国人发现Bollywood之前。

现在很多商家和政府机构把文字内容呈现给各族大众夸大成十足的难题,或者干脆自行选择只用英文呈现,其实就是一种鸵鸟心态。我记得马来西亚的漫画家Lat就把小时候看露天电影的记忆画出来,布做的天幕上有一半的画面是被华、巫、英的字幕所遮盖,不过大家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因为大家都知道,要维持多元文化,让所有人都能一起欣赏,这样的一点让步是必要的。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华文和 “offbeat”划上等号,认为华文呈现的东西都是逊一点的。看到西片有中文字幕,觉得很offbeat,可是当银幕上的人物讲德语或者法语,他们又眼巴巴希望赶快有英文字幕的辅助。他们说英文是世界主流,娱乐主要来自英语产品,可是他们有没有想想电子科技产品的龙头是日本和南韩,电脑游戏方面中国也渐渐赶上,这一二十年来就有很多新玩意儿是先有日文版、韩文版,将来可能有更多是先有中文版,然后才翻译成英文给那些懂得英语的人使用,他们有因为这样而看不起使用英语的人吗?我想不会。

新加坡的年轻人很多都喜欢自诩是双语,但是第五波道的很多外地节目只听得懂一半,有时就转向本地制作的第八波道,因为只有第八波道的华语水平适合他们;所以第八波道就成了为老一辈识字不多、还有识华文字不多的新一代服务。他们看不懂两岸三地的节目,因为华文太“深”!比如昨晚我看韩剧《李算》,有一句“席蒿待罪”,“蒿”是粗糙的织席材料,念hāo。但是字幕却打成“席藳待罪”,配音员也跟着念错,念成gǎo。

新加坡台面上的人物,能够应用双语发表演说和写文章,达到舒适程度且信手拈来的,我看只有一个吴明盛,竟然还是个反对党人物,对于推动双文化的执政党和二丑们,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四五百万人才出一个,这需要多高的智商,俨然是挟泰山而超北海的不能事,大家别傻了。

有人说不用中文发表的原因是因为打字太麻烦,真的吗?撇开“单指神功”不谈,英文打字要学会用十指来打,也一样要下苦工的。我记得中学的时候还乘着假期花钱到加东购物中心学了十多课才学会的,那时隔壁的奥迪安戏院还在放映《唐山大兄》。

很多人对于眼前事物的理解是不问原由的,比如为什么新加坡的老年人有一部分不能够使用电脑,那一部分就是使用华文华语的人,是这些人比较笨吗?其实不然。根本就是人为障碍的问题,视窗中文版在两岸三地随便都可以买到,但是在本地却完全没有人引进,还能够说我们是提倡双文化的社会吗?只要电脑界面的文字是认识、会看的,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是熟悉和重复练习的问题罢了。把视窗只能呈现一种英文视为理所当然,才是耽误和剥夺了很多老人上网的机会。就以火狐(Firefox)这个浏览器来说,可以有70多种文字的呈现,中文还分简体和繁体两种,并且每个月都在增加。而我们还执拗于先去spur学会英文才能掌握电脑这个工具,到底是谁先入为主的观念让我们这样笨下去的?

有人说懂得英文,世界所有政要的名字都能够一目了然,而不必像中文那样,一地有一地的翻译。他这样说的时候,大概心中只有欧美,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雅利安语系的 christian names 吧,亚洲、非洲的名字一样也是不了啊, “Ai Iijima”还不如“饭岛爱”更为人所知。

在亚洲,虽然日本、南韩、台湾和大陆的英文程度都不如新加坡,但是人家对于好莱坞电影的欣赏比我们层面更广、更投入,吸收得更多。世界要多元化,不同的文化可以通过翻译来交流,单语化是愚蠢的结论。而翻译也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吾生也有涯,并不一定要自己来。那些认为自己懂得英文可以直接欣赏英文戏剧的人,为什么在欣赏自己的母族文化时,却要靠英文字幕,这一点你们想过没有?

成语“求全责备”好像很义正词严,其实其近义词却是“吹毛求疵”,这些人用很狭隘的视角,常在门缝里把人看扁了。

No comments: